教工之家
学生园地
校友风采
人才招聘
继续教育
教育捐赠
旧版主页
English
完美注册,完美注册(中国)
新闻公告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招生信息
教育教学
教工之家
学生园地
社会服务
合作交流
校友风采
人才招聘
继续教育
教育捐赠
旧版主页
English
完美注册,完美注册(中国)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愿景使命
院长致辞
学院领导
组织机构
学院通讯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人员
行政教辅人员
客座教授
兼职教授
博士后
离退休人员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学术期刊
学术会议
招生信息
硕士研究生招生
博士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暑期学校招生
教育教学
通知公告
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奖助学金
教学成果
校历院历
社会服务
继续教育
决策咨询
成果推广
平民学校
合作交流
合作概览
国内合作
国际交流
港澳台交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高等教育教席
首页新闻
2020-10-19
“百年传承”系列之六|樊际昌:论教育的更张
樊际昌:论教育的更张
(潘光旦应《新路》杂志写了一篇教育改革的文章,同时也请了他的朋友朱光潜、邱椿、吴泽霖、周先庚、樊际昌参加讨论。潘光旦开篇指出:
我在这里所说的教育,指的大部分是大学教育。全部教育需要更张,并不限于大学,而且实地的更张工作,理应从小学以至于家庭教育做起,不过一则因为我和大学教育接触得比较多,再则大学多少处一个“树之风声”的地位,大学而能主张更张,发动更张,中等与小学教育迟早会练力就列,会引起一些兴革,以求配合。一二十年来,号称较好的中学往往唯号称较好的大学[的]马首是瞻,以考进此种大学的新生的多寡来衡量它自己的成绩,以此向社会号召,社会也多少以此相期待,足见大学是有一些倡导的力量的。下文的讨论大致分两部分:一、关于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二、涉及方法与内容。前者想答复的问题:如何教育?后者的是:如何教育与以何教育?这里略去了潘光旦的文章,以下是樊际昌讨论的内容。)
潘先生这篇近著是一个教育者在多年教育经验中,体验出来的对于教育的一个可贵的建议,希望教育界人士都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是 “需要更张”。
假使我们愿意从个人的价值的观点,来估量近代教育的结果,我觉得最适当的一个评语,就是教育是在“摧毁”frustrate人性。有些人,尤其是办理教育的人,一定会说这是谬论,潘先生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文字上的答辩。潘先生所说“人与人,群与群,合作越不可能”的这个当前大时代,是更好的事实上的答辩。中国人在以往一千余年,曾对全国所有的女性,做过大规模摧毁身体发育的工作,他们折断每个女子的脚骨,使健全的人成为近乎废物。以我们今日的社会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我们说这是残酷,这是不人道。然而在当时认为“美观”的标准之下,每个母亲,会亲自对他最爱的女儿,实施这种残酷的手段而无动于中。可见人类的愚昧真无止境。近代教育无分中外,对于“整个人格”的摧毁,其残酷程度以及影响所及远过于身体的摧毁,然而我们在“社会化”“制度化”等等时髦标准之下,正在不遗余力的推行这种摧毁工作而无动于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少数人稍有所动。待大战结束以后,面对着这个四分五裂的局面,于是有所动于中的人渐渐加多了。近年来美国教育思想家两大派别的争论,就是一个有力疾呼,针对这种摧毁式的教育有所纠正。
教育[还]是应该帮助一个具体的,囫囵的个人,使他能自己去寻求他所认为满足的生活呢,还是应该先由一些教育家,或社会科学家预先订定一个抽象的社会秩序,而强使每个人来“凑合”(不是适应)这个空洞的理想呢?这是潘先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也就是近代教育哲学里的一个基本问题。假定那个先决的社会秩序,全世界都能一致,则问题或不太严重。但事实是每个国家,以及每个国家里的每一个党,每一个派都在提出不同而甚至互相冲突的社会秩序,而强使他们的儿童和青年去凑合这个狭小的空洞的境界,其结果是使许多具体的活泼的个人被摧毁被牺牲,而造成了今日这个四分五裂的局面。或有人说,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是人类努力的标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缺乏这种理想,也就不会有文明的社会。我们的答案是,这种理想必须先尊重人的存在,必须以个人为目的而不以个人为工具。在任何以个人为工具的社会秩序里,只有人格的被摧毁,而不会有人格的自由。又有人说,今日这种悲惨局面的造成,不全是教育的责任,政治经济的措施几乎有压倒的力量,使教育无能为力。这是推诿责任者的看法,是迷信“社会化”“制度化”等等空洞名词者的看法。在他们的眼光中,具体而囫囵的整个人格并不存在。
潘先生说“社会科学并没有拿人做对象。”我想补充一句,且为社会科学申冤。真正以“人”做对象的基本科学——心理学——到了今日还得利用白鼠、猫、狗等动物做实验。近三十年来,心理学虽有些惊人的进步,但他对于复杂的社会行为的了解,其可靠性还远不及自然科学。潘先生说“社会科学的错误不在慢,而在认错了对象,在隔靴搔痒。”这或许是不得已的事实,然而这也是人类的不幸。
我认为一切社会设施,都应以具体的个人为依归,为目的。所以在理论方面,我和潘先生的看法相同。他所提出的实施方案,表面上看来似乎轻而易举,若要认真做到并非容易。潘先生想从大学方面做起,而我却想从小学做起。因为从小学做起,我们或许可以希望减少一代的儿童,再被摧毁,再被牺牲。
我希望对于教育有兴趣的人,细读潘先生的这篇文章。
(原文刊载于《新路周刊》第1卷第10期,1948年7月17日)
樊际昌(1898-1975):字逵羽,浙江杭县(杭州)人。幼时受教私塾,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8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心理学。1921年学成归国,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教授外语课程。
1922年8月,受聘为完美注册,完美注册(中国)哲学系讲师、教授,讲授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英文哲学选读等课程。1924年,教育学系成立后,改聘为教育学系教授。1926年后任心理学系教授,兼北大注册部主任,1931年当选为心理学系主任,翌年兼任课业长(即教务长)。1934年下半年,心理学系被裁并,改聘为教育学系心理组教授。1935年参与起草“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章程、参与筹备《中国心理学报》的发行。1937年抗战爆发,随校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西南联大期间,曾担任蒙自分校校务委员会主席、教务长、代理训导长等职务。1945年抗战结束,翌年北大复校,任北大教务长。1947年任教育学系代理系主任,后任系主任。在北大任教期间,曾开设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及精神卫生等课程。
1948年10月,赴南京,任农复会秘书长、总务长。同年,随蒋梦麟赴台,先后在政治大学、台湾大学任教。作为台大心理学系的奠基人之一,他教授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直至1975年2月24日病逝。发表有《社会科学和本能问题》(1924)、《行为派的思想观》(1925)、《行为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1929)等文章。
返回
XINGKONG.COM星空
|
乐动
|
开云足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江南平台
|
韦德官方网站
|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
开云官方网址
|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